• 2022年第4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封面

      2022, 41(5).

      摘要 (53) HTML (0) PDF 1.43 M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 目次

      2022, 41(5).

      摘要 (36) HTML (0) PDF 319.99 K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上海市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防控策略

      2022, 41(5):1-4.

      摘要 (83) HTML (0) PDF 513.01 K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上海局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确立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学说依据。方法 设计中医体质量表,对上海市花博园安徽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中医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录入一般资料和体质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中,全程无症状感染病例16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57例。163例全程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和质141例(86.5%),偏颇质22例(13.5%),5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中,平和质3例(5.3%),偏颇质54例(94.7%)。两组平和质、偏颇质分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和质分布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仅有平和质,而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病例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有4种,分别是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分布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感染转化为轻型者(P<0.05)。结论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的发病过程与体质偏颇、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平和质者的隐蔽性强,是优先进行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

    • >理论研究
    • 基于取象思维的中医清浊理论辨析

      2022, 41(5):5-7.

      摘要 (96) HTML (0) PDF 386.64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 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探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思路

      2022, 41(5):8-11.

      摘要 (94) HTML (0) PDF 483.16 K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筋膜链理论是在康复疗法领域中发展及应用的新理论,其特点类似于中医经筋理论,但又不等同。筋膜链理论以整体观剖析肌肉骨骼的运动模式,探讨肌肉与肌肉、筋膜与肌肉、筋膜与筋膜等多维度的链接关系,有助于阐释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动静力学失衡与下肢力线偏移的机制。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KOA需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重视膝部局部的筋结松解,同时关注筋膜整体病理状态;要注重从腰、髋、膝、踝整体性进行手法治疗;需注重平衡整体筋膜的张力状态,加强核心肌群训练,重建脊柱的内外平衡,可提高下肢肌肉力量、活动度和维持膝关节稳定,还可以增加下肢的本体感觉神经敏感性。

    • 基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探讨中风理论沿革及治疗规律

      2022, 41(5):12-14.

      摘要 (46) HTML (0) PDF 435.73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汇集历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思想。金元之前,《黄帝内经》等记载以风邪外中为主,认为中风为外感所致;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三人主张内伤生风,认为中风为内伤所致;金元之后,对《黄帝内经》中风理论与“三子”中风理论之辩论展开,以王安道、张介宾为代表者,认为当分论“真中”“类中”,而以虞抟、喻昌为代表者,则主张合论“外感中风”与“内伤中风”。治疗规律则是以治外分浅深虚实,治内别火盛寒盛、气虚血虚,预防主张“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

    •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析胃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2022, 41(5):15-17.

      摘要 (54) HTML (0) PDF 517.21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 >新安医学研究
    • 新安医家王勋辨治瘟疫特色探析

      2022, 41(5):18-21.

      摘要 (60) HTML (0) PDF 512.84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勋结合运气阐释瘟疫,在理法方药上皆有创新。在病因上,引申三虚致疫理论,揭示不正之气为天虚的产物,侵袭人体即为疫毒;在邪气性质、传播途径及邪客部位上,受启于吴有性,提出瘟疫乃天地之疫毒,邪自口鼻而入,疫毒之邪伏于半表半里;在传变规律和发病类型上,遵张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认为寒邪首犯太阳,循经入里引动内火,为太阳、阳明合病。此外,其据江南地域特色提出水传播感邪途径,指出瘟疫因寒凉、停滞感疫邪起病,初时病机为“内滞、外邪盛”。其治疫以表里双解法为主,疏方遣药以轻简轻灵见长。王勋辨治瘟疫法可为现代疫病的中医辨治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 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2022, 41(5):22-25.

      摘要 (61) HTML (0) PDF 506.26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2例。因无法复诊脱落3例,外用老鹳草软膏局部皮肤过敏脱落2例,因发生其他疾病中止治疗1例,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分析90例,每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地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其中治疗组序贯外用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照A组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B组每日外涂1次老鹳草软膏。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估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和影响睡眠指数,8周后随访复发率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3组SCORAD逐渐降低,后一治疗时点SCORAD均显著低于前一时点(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B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组基于SCORAD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可降低患者的皮损程度,改善症状,安全性较好。

    • 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肾阴虚证疗效观察

      2022, 41(5):26-31.

      摘要 (58) HTML (0) PDF 450.99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R肝肾阴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最终对照组完成28例,治疗组完成2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1Ac)的水平变化情况,评价血糖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变化情况,评价血管状态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VEGF、ICAM-1、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间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贞降糖颗粒可改善DR肝肾阴虚型患者的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视力眼底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节气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2022, 41(5):32-36.

      摘要 (35) HTML (0) PDF 681.11 K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节气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中4 8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频数分布统计法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患者的发病日期对应的发病节气,然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节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使用圆形分布统计法探究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的高峰点。结果 4 838例患者中,男性3 233例(66.8%),女性1 605例(33.2%);60~69岁有1 814例(37.5%),为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阴虚动风证2 268例(46.9%),风痰阻络证1 231例(25.4%),两者为最常见的证型;清明为发病率最高的节气,总体发病节气无绝对高峰期,惊蛰为阴虚动风证发病高峰,小满为风痰阻络证发病高峰。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整体发病不存在绝对高峰节气,阴虚动风、风痰阻络两种证型的发病存在高峰期,阴虚动风证的发病高峰节气是惊蛰,风痰阻络证的发病高峰节气为小满,提示二十四节气内均可发病,重点人群要积极且持续的预防。

    • 幽门螺杆菌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探究

      2022, 41(5):37-42.

      摘要 (46) HTML (0) PDF 1.03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 154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22, 41(5):43-47.

      摘要 (44) HTML (0) PDF 782.98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诊治ASD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154例ASD患儿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确定ASD的中医证型并进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 中医证型分布当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43.51%)、心肝火旺(20.13%)、脾肺气虚(18.18%)、心脾两虚(13.64%)、肾精不足(2.60%)、脾肾阳虚(1.95%)。结论 ASD儿童中医临床证型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肝郁脾虚、心肝火旺、脾肺气虚、心脾两虚为ASD的4个主要证候分型,肾精不足、脾肾阳虚证并不是ASD儿童的优势证型。

    •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热毒壅盛证临床研究

      2022, 41(5):48-52.

      摘要 (36) HTML (0) PDF 424.75 K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热毒壅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联合维生素B12 0.25 mg 每日1次含漱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加味四妙勇安汤(配方颗粒),对照组口服康复新液,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KP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口干口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骨后灼热疼痛、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口干口苦、胸骨后灼热疼痛、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口干口苦、胸骨后灼热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临床经验
    • 杨骏运用辨经刺井、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2022, 41(5):53-55.

      摘要 (58) HTML (0) PDF 439.01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杨骏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主要责之五脏功能失调和瘀血阻滞脑络,运用辨经刺井、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管性痴呆,重在治神,养调结合。辨经刺井、化瘀通络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学习和记忆功能,在常规养神定志、补益气血兼行气活血针刺法的基础上,通过辨经刺井针,调五脏之神,化瘀通络灸,调脑之元神,温通脑部经络,化瘀填髓益智,取得较好疗效。

    • 曹恩泽分期辨治尿酸性肾病经验

      2022, 41(5):56-58.

      摘要 (45) HTML (0) PDF 393.34 K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针灸经络
    • 艾灸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miR24/SERT/5HT通路改善内脏高敏感状态实验观察

      2022, 41(5):59-66.

      摘要 (30) HTML (0) PDF 3.00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微小RNA-24(micro RNA-24,miR-24)/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路的影响,探究艾灸改善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共3组,每组12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刺激+慢性束缚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艾灸组给予艾灸双侧“天枢”“上巨虚”20 min,连续7 d。分别于34、45、53 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稀便率和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的最小容量阈值;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脑、结肠组织中5-HT、SERT、5-羟色胺受体4(serotonin receptor 4,5-HT4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大鼠中脑、结肠组织中SERT、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RT-PCR检测中脑、结肠组织中miR-24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稀便率升高(P<0.05)、AWR最小容量阈值下降(P<0.05);血清、中脑、结肠组织中5-HT、5-HT4R、CGRP、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ER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iR-2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R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稀便率下降(P<0.05),AWR最小容量阈值上升(P<0.05);血清、中脑和结肠组织中5-HT、5-HT4R、CGRP、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ERT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ERT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艾灸干预改善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下调miR-24表达,促进SERT对5-HT的重摄取,降低5-HT水平有关。

    • 基于EPO介导的JAK2/STAT5信号通路研究百会、大椎刺络促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

      2022, 41(5):67-72.

      摘要 (30) HTML (0) PDF 1.66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介导的JAK2/STAT5信号通路探讨百会、大椎刺络促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刺络治疗组、刺络+EPO拮抗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而不插线栓,模型对照组、刺络治疗组、刺络+EPO拮抗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odel,MCAO/R)大鼠。模型制备后刺络治疗组、刺络+EPO拮抗组采用“百会”“大椎”穴刺络进行干预,刺络+EPO拮抗组在针刺前将脂质体-siEPO2复合物按5 mg/kg剂量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使之进入合成EPO的靶细胞,在细胞内引起针对EPO的RNA干扰效应。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病理形态,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中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中P-JAK2、P-STAT5、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刺络+EPO拮抗组大鼠脑皮质病理损伤严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络治疗组大鼠脑皮质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皮质中EPO、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JAK2、P-STAT5、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刺络治疗会进一步增强这种趋势;与刺络治疗组比较,刺络+EPO拮抗组大鼠脑皮质中EPO、VEGF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JAK2、P-STAT5、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通过百会、大椎刺络能上调MCAO/R模型大鼠EPO的表达水平,激活JAK2/STAT5信号通路,促进下游VEGF的表达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的新生。

    • 广德张氏芒针“循经透刺”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2022, 41(5):73-75.

      摘要 (42) HTML (0) PDF 384.75 K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德张氏芒针发源自皖南山区,其学术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长针”,后流行于皖南广德一带,学术流派的发起人是民国时代的医家张明俊。张维年少随伯父张明俊习得医术,“循经透刺”针法最早由张维提出,将稀世芒针的15组穴位发展到150余组,初步提出“循经透刺”的针法及学术思想。广德张氏芒针流派主张“循经透刺”法,运用芒针节律进针、一针多穴、气达病所、捻转得气、补虚泻实,临床常用芒针透刺天突以达通任利咽之效,透刺督脉以取其醒神开窍之功。

    • 火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评介

      2022, 41(5):76-79.

      摘要 (21) HTML (0) PDF 497.91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火针疗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具有以针代刀提脓泻毒等多种功效。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乳腺良性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易形成脓肿和窦道、瘘管,迁移难愈,适合火针治疗,但相关研究较少。在总结古今医家运用火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火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规范。

    • “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2, 41(5):80-84.

      摘要 (41) HTML (0) PDF 425.09 K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对步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KOA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刀组32例,行“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步态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屈曲畸形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和对照组步频、步速、步长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步频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矫筋正骨法”针刀可以显著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步频同步得到改善,体现了KOA治疗中“筋骨并重、标本兼治”的思想。

    • 空间代谢组学在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应用思考

      2022, 41(5):85-89.

      摘要 (33) HTML (0) PDF 419.06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代谢组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可对代谢物表型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全面分析研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广泛、空间识别功能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空间分布差异或结构差异的问题,其应用特点有很大可能适用于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需求。将其运用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是构建脑区代谢图谱,验证代谢过程,确定量效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深入研究经脉脏腑相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 >实验研究
    • 参地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及足细胞自噬的干预作用

      2022, 41(5):90-94.

      摘要 (49) HTML (0) PDF 1.19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及足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参地颗粒组每日给予参地颗粒水溶液4.0 g/kg灌胃,缬沙坦组每日给予缬沙坦胶囊混悬液2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r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hum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related protein,CHOP)、Nephrin、Podocalyxin、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损伤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UPro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中GRP78、CHOP、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增加,Nephrin、Podocalyx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24hU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GRP78、CHO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Nephrin和Podocalyxin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参地颗粒组Beclin1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与模型组比较也进一步增加(P<0.05),而缬沙坦组增加不够显著(P>0.05);且参地颗粒组GRP78、CHOP、Podocalyxin、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变化均显著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CBSA肾炎大鼠出现内质网应激反应增强及足细胞损伤,而足细胞自噬活性也增强;参地颗粒能够通过增强自噬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所介导的足细胞损伤,进而降低CBSA肾炎大鼠尿蛋白水平。

    • 基于Nrf2通路研究通腑养髓方调控Wilson病模型TX小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2022, 41(5):95-101.

      摘要 (60) HTML (0) PDF 3.16 M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Nrf2)信号通路观察通腑养髓方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模型TX小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干预效应,并探讨通腑养髓方对WD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以DL小鼠为正常对照,将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腑养髓方组,通腑养髓方组以通腑养髓方中药灌胃治疗30 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铜、铁微量元素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TfR)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铁死亡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内铜、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内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皱缩,嵴数量减少或消失,空泡产生;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GPX4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通腑养髓方通过上调TX小鼠神经细胞GPX4等铁死亡相关蛋白及Nrf2、FTH1、HO1、NQO1等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铜蓄积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 >教学研究
    • “守正创新”理念下中药学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初探

      2022, 41(5):102-104.

      摘要 (45) HTML (0) PDF 384.12 K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重要桥梁,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全面提升中药人才培养质量,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将“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思维”“批判性思维”“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元素与教学环节融合融通,推进“守正创新”理念下的课程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