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封面

      2021, 40(1).

      摘要 (586) HTML (0) PDF 1.50 M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 目次

      2021, 40(1).

      摘要 (432) HTML (0) PDF 324.66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理论研究
    •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诊疗思路

      2021, 40(1):1-4.

      摘要 (688) HTML (0) PDF 413.42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侧空间忽略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快速诊治对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将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采用中医临床诊断和行为注意障碍评测、凯瑟林波哥量表评定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运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方式分期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提高临床疗效。此外,应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疗效反馈,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内经》“七次脉”理论概括

      2021, 40(1):5-6.

      摘要 (653) HTML (0) PDF 367.30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七次脉”理论出自《灵枢·本输》,主要涉及颈部经穴理论。因颈部是十二经上行头面的峡关,经脉过颈的线路相对复杂且独特,颈部经穴具有独到的取穴及临床应用意义,这是《内经》建立“七次脉”理论的根本意义所在。“七次脉”穴还包括手太阴肺经的天府、手厥阴心包经的天池。对《内经》“七次脉”独特的穴位群组进行整理研究,对针灸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及文献参考价值。

    • 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紧密联系探析

      2021, 40(1):7-9.

      摘要 (567) HTML (0) PDF 419.76 K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脏神,即魂、神、意、魄、志,是精神的一部分,分别寄存于五脏之中。情志过极会造成五脏神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躯体疾病。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紧密,足太阳膀胱经结于命门以载神,调节卫气以御神,温通阳气以养神,联系大脑以调神,交通心肾以摄神。膀胱经的腧穴可有效调控五脏神的功能,为情志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临床研究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2021, 40(1):10-13.

      摘要 (622) HTML (0) PDF 410.11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LFC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麻木程度,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侧皮神经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SCV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可减轻原发性LFCN的疼痛、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骨蚀宁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 40(1):14-17.

      摘要 (537) HTML (0) PDF 469.17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骨蚀宁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股骨头坏死(早中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观察组38髋,对照组35髋。对照组予以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口服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骨蚀宁胶囊口服。治疗1年后通过门诊随访调查患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基于X线片评分的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髋关节功能、畸形、活动度和疼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髋关节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蚀宁胶囊联合唑来膦酸、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能更显著改善股骨头坏死症状,延缓股骨头进一步塌陷。

    • 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

      2021, 40(1):18-20.

      摘要 (1015) HTML (0) PDF 468.05 K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2个疗程,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总积分。采用PSQI对两组停药4周后总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1, 40(1):21-25.

      摘要 (617) HTML (0) PDF 429.58 K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以个体化降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口服依帕司他,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神经电检诊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F、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F、MDA水平的降低程度以及SOD水平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且能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途径、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毒性改善作用

      2021, 40(1):26-29.

      摘要 (716) HTML (0) PDF 395.10 K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活血功效中药复方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脂毒性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T2DM合并肥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均给予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复方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口服,疗程为4 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尿酸(uric acid,UA)等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门诊随访,两组患者FPG、2hPG、HOMA-IR、TG、APO-B、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FPG、HOMA-IR、TG、UA、APO-B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的HOMA-IR、TG、UA水平,有效改善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毒性状态,从而有力防控糖尿病进展。

    •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1, 40(1):30-33.

      摘要 (504) HTML (0) PDF 471.48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个分中心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35例(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和对照组45例(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c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最终有165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42例)患者完成试验。共有7例受试者脱落,试验组5例,对照组2例;违背试验方案共8例,其中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周后两组ADAS-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SDSV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试验组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36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36周后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天麻醒脑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24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且这种益处至少持续12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2021, 40(1):34-37.

      摘要 (515) HTML (0) PDF 387.02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发生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风团持续时间评分、总评分减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IgE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纯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

    • 运脾化浊法治疗脾虚型高尿酸血症回顾性研究

      2021, 40(1):38-41.

      摘要 (527) HTML (0) PDF 439.21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运脾化浊法治疗脾虚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检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近5年住院的脾虚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选择接受运脾化浊法治疗的45例患者为运脾化浊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以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45例患者为常规治疗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脾虚证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降尿酸达标率(运脾化浊组40%、常规治疗组55.56%)以及降尿酸疗效相近(P>0.05)。治疗后运脾化浊组脾虚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大(P<0.05);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运脾化浊法治疗脾虚型高尿酸血症,可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且明显改善其脾虚证症状。

    • >临床经验
    • 杨骏运用针药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

      2021, 40(1):42-44.

      摘要 (632) HTML (0) PDF 375.43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杨骏认为督脉失司,失其统率脊柱与养阳养筋之力为痉挛性斜颈发病主因,外感风邪诱发此病。治疗以通督养阳为大法,针灸取穴以督脉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穴养精柔筋,加以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西贝助便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2021, 40(1):45-47.

      摘要 (592) HTML (0) PDF 435.22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贝助便操以中医升清降浊的气机升降理论为依据,以气功、导引、推拿手法为动作基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而形成。其运用意念、呼吸、动作配合,对足阳明胃经、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穴位进行有序导引和推揉,改善脏腑气机升降功能,促进腑气畅通,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便秘的作用。

    • 韩明向从“湿胜则阳微”论治肺心病经验

      2021, 40(1):48-50.

      摘要 (606) HTML (0) PDF 353.54 K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韩明向认为“湿胜、阳微”是肺心病之关键,“冷、淡、青、稀、白”是其主要证候特点,临证不可拘泥于“不在温,利小便”,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当以温阳化湿为法。温阳化湿运脾阳、三焦同治助宣通、固本培元是其治疗之关键。宣通和温补阳气,调节阴阳平衡,可提高临床疗效。

    • >针灸经络
    • 从“头项寻列缺”谈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2021, 40(1):51-53.

      摘要 (556) HTML (0) PDF 513.61 K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指出列缺与头项部疾病密切相关。古代文献从经脉循行、脏腑别通理论、气机升降及列缺主治角度阐明列缺与头项部疾病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列缺治疗颈椎病、头痛、落枕具有特异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列缺的解剖结构使得针刺该穴能加快血流速度,释放神经递质以镇痛,同时构成的“肌筋膜通路”有利于放松肌肉。此外,针刺列缺可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穴位温度具有特异性。列缺治疗颈椎病的中枢机制可能是针刺给予大脑皮质刺激反应,激活小脑和枕叶多个脑功能区。

    • 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2021, 40(1):54-57.

      摘要 (518) HTML (0) PDF 464.09 K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al nutrition factor,BDNF)、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多奈哌齐治疗2个月,治疗组除口服多奈哌齐外还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4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升高程度、血浆Hcy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于MMSE评分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提升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提高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 温针灸、谢氏点穴及其联合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膝骨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 40(1):58-64.

      摘要 (531) HTML (0) PDF 1.71 M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谢氏点穴及其联合治疗对肥胖大鼠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机制。〖JP1〗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膝骨关节炎,检测温针灸、谢氏点穴以及温针灸+谢氏点穴治疗后肥胖大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otal 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膝关节病变,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以及膝关节软骨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和MMP-13表达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血清TC、TG、LDL水平,膝关节Mankin得分,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MCP-1、VEGF水平及膝关节软骨层中MMP-1与MMP-1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膝关节Mankin得分,关节滑液中MCP-1、VEGF水平及膝关节软骨层中MMP-13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谢氏点穴疗法、温针灸+谢氏点穴疗法显著升高大鼠血清HDL水平,降低关节滑液中TNF-α含量和膝关节软骨层中MMP-1表达水平(P<0.05);温针灸+谢氏点穴疗法显著降低大鼠血清LDL水平、关节滑液中IL-1β含量(P<0.05);温针灸+谢氏点穴疗法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膝关节Mankin得分及膝关节软骨层中MMP-1、MMP-13表达水平显著优于温针灸治疗组和谢氏点穴治疗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谢氏点穴能够调节脂质代谢,减少关节滑液中VEGF与MCP-1的分泌,从而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膝骨关节炎。

    • >实验研究
    • 六味补气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 40(1):65-69.

      摘要 (567) HTML (0) PDF 1.24 M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六味补气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桂龙咳喘宁组和六味补气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记录大鼠一般状况;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3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3 seconds,FEV0.3)、FEV0.3占FVC的比值(FEV0.3/FVC)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肺功能降低,支气管黏膜皱襞减少、甚至脱落,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补气胶囊各剂量组和桂龙咳喘宁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桂龙咳喘宁组比较,六味补气胶囊低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肺功能降低,肺组织病理改变增加,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六味补气胶囊中剂量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补气胶囊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和肺功能改善较明显,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少,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六味补气胶囊低剂量组比较,六味补气胶囊中、高剂量组一般状况和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少,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六味补气胶囊中剂量比较,六味补气胶囊高剂量组一般状况和肺功能改善较明显,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少,血清及BALF中IL-8、IL-1β、TNF-α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六味补气胶囊可以减轻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气道炎症,增加肺通气功能。

    • 基于RhoA/ROCK通路研究天麻素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1, 40(1):70-75.

      摘要 (515) HTML (0) PDF 2.29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天麻素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从Ras同族体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Rho激酶(Rho-associated kinase,ROCK)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16 mg/kg)、中剂量(24 mg/kg)、高剂量(32 mg/kg)组和依那普利组(1.5 mg/kg),每组15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左心室肥厚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计算左心室肥厚指数(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LVHI);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RhoA、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LVHI及血清Ang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升高,RhoA、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尾动脉收缩压、LVHI及血清Ang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心肌纤维程度降低,RhoA、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RhoA、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最低,天麻素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天麻素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大鼠尾动脉血压、LVHI和血清AngⅡ、IL-6水平,改善其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 人参皂苷Rg1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及免疫机制

      2021, 40(1):76-80.

      摘要 (498) HTML (0) PDF 2.55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脾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和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皮下多点注射MOG35-55、百日咳毒素的方法复制EAE模型。将EA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首次免疫后第10天予以不同剂量Rg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4 d。第35天处死小鼠后取脊髓,观察各组小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等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17、Treg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FN-γ)、IL-6、IL-10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神经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脊髓炎症细胞浸润评分和脱髓鞘评分显著降低(P<0.05),脾淋巴细胞CD4+、CD8+、Th1、Th17 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5),Treg(CD4+CD25+FoxP3+)比例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IFN-γ、IL-17A、IL-16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人参皂苷Rg1的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显著改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作用可能与调控Th17、Th1、Treg细胞亚群失衡,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相关。

    • 新藤黄酸通过PTEN-PI3K/AKT/VEGF/eNOS信号通路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研究

      2021, 40(1):81-87.

      摘要 (517) HTML (0) PDF 2.94 M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PTEN-PI3K/Akt/VEGF/eNOS信号通路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HUVE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形态变化;Boyden chamber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GNA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NA及LY29400预处理对HUVECs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HUVECs转染PTEN-siRNA后,RT-PCR实验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GNA能有效抑制HUVECs迁移,其抑制效果与剂量相关(P<0.05)。GNA和抑制剂LY294002以及L-NAME均能有效抑制NO的产生,且GNA+LY294002组、GNA+L-NAME组抑制效果更好(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NA上调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eNOS、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PTEN-siRNA转染后,GNA能上调VEGF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GNA通过PTEN-PI3K/Akt/VEGF/eNOS信号传导通路,抑制HUVECs迁移,阻止HUVECs血管生成。

    • 基于STAT-3/NF-κB/ICAM-1通路探讨丹皮酚缓解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2021, 40(1):88-92.

      摘要 (510) HTML (0) PDF 2.90 M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STAT-3/NF-κB/ICAM-1信号通路探讨丹皮酚缓解小鼠结肠“炎—癌转化”的机制。方法 构建结肠“炎—癌转化”小鼠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n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duction-3,STAT-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丹皮酚治疗组小鼠结肠的炎症细胞浸润、腺体紊乱等病变明显减轻。丹皮酚可显著降低肿瘤数量、肿瘤质量及脾脏指数(P<0.05),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P<0.05),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显著降低小鼠结肠STAT-3、NF-κB p65和ICAM-1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以丹皮酚中剂量组的作用为优(P<0.05)。结论 丹皮酚能有效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STAT-3/NF-κB/ICAM-1信号通路有关。

    • >综述
    • 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的肿瘤炎症微环境及其中医药治疗策略

      2021, 40(1):93-96.

      摘要 (569) HTML (0) PDF 441.69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组织持续不断地招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启动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促进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反应,造成炎症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肿瘤组织创造有利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其不断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虚致痰、瘀、毒,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扶正解毒、活血化瘀为临床治疗肿瘤的根本治则治法。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介导并增强肿瘤炎症微环境,进而增强肿瘤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基于扶正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对肿瘤进展的作用机制,癌毒的物质基础及其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关系,扶正解毒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均有待进一步阐明。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