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51例

      2002(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83)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也称脑外伤后遗症,是指颅脑外伤急性期后3个月以上仍有某些自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重者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疲乏无力,甚至表现为癔病样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994-2001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参照<江苏省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诊断标准>(江苏省卫生厅1994年编印)中有关颅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81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按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随机分组.治疗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7~68岁(17~30岁14例,31~40岁23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为4例),平均38.3岁;病程6~12个月21例,1+~2年25例,2年以上5例,平均病程1.7年;脑震荡45例,轻度脑挫伤6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6岁(18~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7岁,病程6~12个月11例,1+~2年16例,2年以上3例,平均病程1.5年;脑震荡27例,轻度脑挫伤3例.

    • >理论研究
    • 中医调节医学论析

      2002(5):1-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中国传统有机整体思维和有机自然观的影响,中医理论着眼于各方面因素与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通过调节机体的生命状态,使之保持健康,对于现代医学建立系统的、生态的医疗方法有一定的启示。

    • 脊柱退行性疾病从督脉论治探讨

      2002(5):4-6.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03) HTML (0)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脊柱及督脉的解剖学位置、主病主症及病因病理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脊柱退行性病变与督脉主病的相似、相关性关系,提出“脊柱退行性疾病之病机主要责之于督脉”的学术观点,认为脊柱退行性病变主要因为“督脉气衰,阳气不振”,并制定了“温补肾督,通督达气”的治疗大法,且拟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专方。认为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应建立在对祖国医学经典理论深入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临床兼症而精确辨证论治。

    • 金元四大医家脾肾互济思想探讨

      2002(5):7-8.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89)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脾为土脏,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脏,封藏之处,精之处.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肾中阳气的温煦;肾主水藏精,为阴阳之室,是人体一身阴阳的根本,而肾精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相互资生,互相促进,息息相关.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共同致病,甚至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医对于脾肾互济这一理论历来重视,而金元四大医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笔者现对金元四大医家脾肾互济思想试作探讨.

    • 试析《金匮要略》出血证

      2002(5):9-1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276)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匮要略>是最早系统论述出血证的医著,理、法、方、药赅备地辨证出血证.笔者现从病理病位、治法、禁忌等方面试析如下. 1 病理及病位 1.1 衄血衄血主要指鼻出血.<血痹虚痨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提出阴虚不能藏阳,虚阳上浮致衄.又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为阴虚而阳热上浮致衄血.<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云:"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指出肝肾阴虚阳亢火动,热伤阳络则衄血.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春夏阳气外浮,若太过扰动血脉则致衄血;秋冬阳气内藏,若不能内藏甚或浮越不敛,迫血妄行致衄.还云:"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指出内伤出血,若脉见沉弦,为水不涵木,郁积化火,木火刑金,火升气逆,血上溢而见衄血.另外,提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此乃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 《温病条辨》辛凉法应用浅析

      2002(5):11-12.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52)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温病大家吴瑭著<温病条辨>,该书遥秉<内经>,发岐黄之术;承于<伤寒论>,扬仲景之学;导于叶桂,兴温病学说.用药之精,配伍之妙,堪为一代宗师.他非常注重性味结合,尤其是辛凉法的应用,更可效法. 辛凉法是使用性味辛凉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疾病而适当配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由此看出,辛凉法主要用于风热、温燥、火热等.<温病条辨>辛凉法的应用,可分为辛凉苦甘、辛凉甘寒、辛凉芳香、辛凉淡渗、辛凉辛温,兹浅析之.

    • >临床研究
    • 和胆汤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0例

      2002(5):12-1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46)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正呈逐渐上升趋势.笔者用自拟和胆汤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以初步评价其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院1998年11月至2002年1月外科门诊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38例,女82例;年龄18~76岁;农民49例,城市居民71例;以往有胆管蛔虫症1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5例.对照组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19~74岁;农民28例,城市居民34例;以往有胆管蛔虫症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

    • 外周血TNFα、NO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

      2002(5):14-1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21)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肾衰竭(CRF)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CRF患外周血中TNFα、NO、SCr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RF患外周血中TNFα、N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与NO、SCr水平呈正相关(P<0.01),NO与SCr无相关性(P>0.05)。结论:TNFα、NO参与CRF的发病,提示TNFα可作为CRF患预后的指标。

    • 解毒泄浊Ⅱ号灌肠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25例

      2002(5):16-17.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202)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泄浊Ⅱ号灌肠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肾衰竭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解毒泄浊Ⅱ号灌肠合血液透析疗法,对照组15例仅采用血液透析疗法,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积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无论是肾功能还是临床症状积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性(P<0.01)。结论:非充分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无论实验室指标还是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 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60例

      2002(5):18-2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59)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从中医两个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肠胃清胶囊对慢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对胃黏膜镜下病变及组织学变化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肠胃清胶囊对偏热偏实型慢性胃炎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毒性和不良反应。

    • 疏肝活血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2002(5):21-22.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自1996年至2001年,我们用疏肝活血方治疗6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1988年美国消化病学会芝加哥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 1.1 诊断标准①年龄在25~65岁,具有两种或更多运动障碍性消化不良症状.②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痛或不适为必具条件.③具有下列症状之一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胃中嘈杂、胸骨后痛、反胃.④胃镜、B超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肝胆胰病变.⑤无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哮喘病、脑血管病、造血系统病、过敏体质及精神神经病变.⑥无腹部手术.

    • 多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2002(5):23-2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00)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1年4月至2001年11月,笔者采用多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并与皿治林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参照<皮肤性病学>[1]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 治疗组30例,年龄19~60岁,平均32.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12.8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20~58岁,平均31.4岁;病程4.5个月~20年,平均12.2个月.临床表现均为全身性红斑、风团,时隐时现,瘙痒,搔抓后更甚,伴心烦,睡眠差,舌质淡,苔白,脉沉.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在年龄、病程、病情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薄芝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156例

      2002(5):24-2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08)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8-2000年,笔者采用薄芝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强力解毒敏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系门诊病人,选其皮损较为典型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男71例,女8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最短3.5个月,最长20年,中位病程4年.对照组95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9年,中位病程3年. 1.2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皮损都发生在四肢伸侧、手背部,尤其以小腿伸侧、踝部为主,部分病人合并有耳部湿疹、脐周湿疹、肛周湿疹,女性病人小部分并发有乳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肥厚,部分表现为苔藓化改变,周围有少量丘疹、斑丘疹,色素沉着明显.耳部、肛周、乳房并发有湿疹者,较多出现浸渍及少量渗液,皮损周围潮红,边缘不清.病人自觉瘙痒明显,大部分病人皆可见明显抓痕.所有被选择的病人都未合并其他疾病,静脉曲张性湿疹者亦不选入.

    • 鸦胆子油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0例

      2002(5):24-27.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99)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肿瘤一旦到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时,生活质量往往逐渐下降,我科1999年5月至2002年7月对晚期恶性肿瘤行鸦胆子油乳治疗,对其疗效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加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就鸦胆子油乳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及或有可靠的其他相关检查而临床确诊,无放、化疗及手术指征者,TNM分期为Ⅲ~Ⅳ期.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3~73岁(≤40岁2例,40+~60岁5例,60+~70岁7例,≥70岁6例);肺癌12例(其中2例,伴脑转移),脑胶质瘤2例,脑转移癌(原发灶不清)2例,胃癌3例,喉咽癌1例;部分病例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白细胞减少症1例.治疗时经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法(KPS)评分,30分者8例,40分者10例,50分者2例.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15例

      2002(5):25-26.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412)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也称脑外伤后遗症,是指颅脑外伤急性期后3个月以上仍有某些自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重者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疲乏无力,甚至表现为癔病样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994-2001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参照<江苏省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诊断标准>(江苏省卫生厅1994年编印)中有关颅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81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按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随机分组.治疗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7~68岁(17~30岁14例,31~40岁23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为4例),平均38.3岁;病程6~12个月21例,1+~2年25例,2年以上5例,平均病程1.7年;脑震荡45例,轻度脑挫伤6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6岁(18~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7岁,病程6~12个月11例,1+~2年16例,2年以上3例,平均病程1.5年;脑震荡27例,轻度脑挫伤3例.

    • >临床经验
    • 滋阴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02(5):28-29.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06)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阴阳学说指出:男属阳,女属阴.<本草纲目*人部>"妇人脉"条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能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医学正传*妇人科>曰:"月经全借肾水施化",如果肾水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女性为阴柔之体,稍有偏颇,便易发生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临床常出现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一系列阴虚症状.笔者跟随导师李克勤教授学习过程中,对导师灵活运用滋阴法治疗妇科疾病感受颇深.滋阴法是滋养人体阴液的治法,属补益法的一种,适用于阴虚病证.导师临床用药多采用两地汤、一贯煎、知柏地黄丸等经典方剂化裁,疗效颇佳.现简介如下.

    • "恶血归肝"伤科临证探析

      2002(5):29-3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73)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恶血归肝"论首先见于李东垣<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亦出自此书,为伤科常用内服方剂.有关该方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屡有报道.笔者用该方治疗骨折后局部瘀肿疼痛,不仅能迅速消肿止痛,而且还能消除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心烦不寐等伴发症状,疗效十分满意.由此,对"恶血归肝"论在骨伤科治疗中的意义及复元活血汤的应用深有体会,现作如下探析.

    • 细菌性痢疾的辨治

      2002(5):30-31.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21)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在环境卫生差及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易于流行.

    • >针灸经络
    •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55例

      2002(5):32-3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47)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颈椎病是门诊常见病,笔者从1997年1月至2001年10月对145例分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针刺、牵引3种疗法,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颈椎病患者145例,男65例,女80例;年龄20~65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余,中位病程8个月.所有病例均做X线摄片或CT检查,依照颈椎病诊断标准[1],神经根型57例,椎动脉型46例,混合型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牵引)、针刺组、牵引组,具体分组分型见表1.

    • 中风康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恢复期40例

      2002(5):33-3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54)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卒中发病后约2/3的患者留有偏瘫,其康复过程中较长,传统针灸和推拿被认为是中风康复有效手段[1].我们采用中风康复治疗仪治疗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8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住院病区内的4个医疗小组,将第1、2小组中收住的脑卒中病人分为治疗组,第3、4小组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84岁,平均61.5岁.脑出血9例,其中基底节区6例(左4右2),丘脑出血2例(左2),颞叶1例(右);脑梗死31例,其中基底节区15例(左6右9),内囊10例(左3右7),丘脑2例(左1右1),颞顶叶3例(左1右2),腔隙性脑梗死1例.

    • 项丛五针治疗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41例

      2002(5):35-36.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34)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项丛五针对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患,采用项丛五针治疗为主。结果:真性延髓麻痹与假性延髓麻痹的有效率为90.9%(10/11)和93.3%。结论:项丛五针可以作为脑卒中并发延髓麻痹的治疗手段。

    • >实验研究
    • 肝纤康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02(5):37-39.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00)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CIA大鼠滑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2002(5):39-41.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77)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IA)滑膜细胞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模型大鼠滑膜细胞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大剂量可以明显下调CIA大鼠滑膜细胞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复方丹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滑膜细胞IL-1βmRNA表达的水平有关。

    • 糖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002(5):42-4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25)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糖络通对四氧嘧啶糖尿病(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180mg/kg皮下注射复制DPN大鼠模型,将血糖明显升高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模型组,糖络通高、低剂量组,并设正常大鼠作对照组。 观察糖络通对并发DPN的大鼠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的影响。结果:糖络通能很好地改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及血浆黏度,对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都有良性作用;且能加速RBC电泳速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结论: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糖络通防治DPN的机制之一。

    • 活力晶对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2002(5):45-46.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07)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活力晶对正常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服药组海马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各部表达增强;跳台实验的逃避时间(EL)缩短,大鼠从台上跳到台下的潜伏期(SDL)延长。结论:活力晶具有促进记忆蛋白的表达而增强大鼠记忆能力的作用。

    • >方药研究
    •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铅镉汞砷的含量分析

      2002(5):47-49.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418)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夏枯草、薯蓣为例 ,探查铅 (Pb)、镉 (Cd)、汞 (Hg)、砷 (As)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 :采用湿法消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Cd ,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结果 :夏枯草和薯蓣不同部位都含有Pb、Cd、Hg、As ,其中Pb的含量最高 ,两植物中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 :Pb >As≥Cd >Hg ;Pb和Hg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高低顺序是 :叶 >根 >茎 >果穗 ;Cd在两植物根部含量分布最高 ;As在两植物中有不同的分布。结论 :Pb和Hg主要分布在吸收部位 ,叶受其污染最为严重 ;Cd主要贮存于 2种植物的根部 ;果穗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最低。

    • 薄层扫描法测定小儿解热宁口服液中柴胡皂苷b2的含量

      2002(5):49-5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小儿解热宁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小儿解热宁口服液中柴胡皂苷b2进行定量。结果:柴胡皂苷b2在0.6-2.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09%,RSD=1.24%(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小儿解热宁口服液质量控制的方法。

    • 蟾皮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2(5):51-52.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82)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选提取蟾皮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用正交试验法对蟾皮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工艺为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的水浸泡1h,煎煮45min,第2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45min。结论:该工艺合理,蟾皮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提取率较高。

    • >教学研究
    • 中医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法

      2002(5):53-5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71)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标教学法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使绝大部分学生实现达标的一种教育运行机制,就称之为目标教学法,笔者着重探讨目标教学法在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冀提高教育质量,解决"临床实践环节少、动手能力差、临床适应期长、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等棘手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 >综述
    • 体内HO-CO、NOS-NO系统的生化学特性

      2002(5):55-57.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8年三位美国科学家R F Furchgott、L J Ignarro和F Murad因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心血管系统中传播信号的分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指出,这项生理学或医学界最高荣誉之所以授予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的杰出研究成果第一次揭示出气体分子可在生物体内发挥传播信号的作用,并与已知的化学递质机制完全不同.

    •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2002(5):57-6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占茶叶干质量的20%~35%,其主要组分为儿茶素(ca-techins),占其总量的80%左右.茶叶中儿茶素主要为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的50%左右.儿茶素结构中至少有A、B、C三个环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TP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抑制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因此,TP作为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在进行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上有着较好的前景.笔者就TP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神经肽与慢性支气管炎

      2002(5):60-6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35)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复杂,随着对气道中神经肽研究的深入,发现神经肽与之关系密切,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黏液分泌、平滑肌收缩、炎性细胞聚集等过程.笔者就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慢性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1 呼吸道中神经肽的生理功能 神经肽是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多肽,具有递质、调质、激素样作用,除了神经组织外,也广泛分布于外`周组织器官,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观察到了神经肽的异常.近来年,随着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与神经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